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监督 > 正文

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一项案例荣获2025年度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日前,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报送的《普法在前,执法在后“交底式”精准普法打造助企服务新亮点》成功入选“2025年度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典型案例”。

  一、案例简介

  “交底式”精准普法服务是指对新成立的交通运输企业,根据企业类别,针对性开展相关法律规范交底工作,推行前置式精准普法服务,为企业上好“经营第一课”,做到普法在前、交底在前、提醒在前,执法在后。变“末端处罚”为“前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合法经营和管理能力,减少企业因不懂法而违法,进一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实现普法服务与执法监管的有机统一,让执法工作更有温度,更具说服力。

  二、创新亮点

  明确清单,普法有的。今年3月,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交底式”普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普法责任主体和普法对象,全面梳理“交底式”普法工作内容清单,规范普法工作流程和普法内容,依据序时进度和大队实际工作推进 “交底”式普法。同时,在入企普法前严格执行“综合查一次”要求,做好服务扫码备案。

  分级分类,普法有别。针对新许可、新备案交通运输企业、货运场站、新建涉路施工单位、新开工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等行业类别,开展分类交底。根据不同类型监管企业、规模大小进行详细分类,精准普法;适时结合“安全生产月”“路政宣传月”等专题活动开展专题普法活动,以集中专题普法推行前置式普法,强化普法服务力度。

  多措并举,普法有方。“交底式”普法形式多样,对于企业规模较大、经营要求较高、涉及事项较多的企业,采取“一对一”上门交底普法;对于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要求相近、涉及事项较为单一的企业,采取集中交底普法;对于路途较远或者经营事项单一等情况的新开业企业、个体经营者,采取非现场交底方式。实现普法服务形式“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以最精准最有效的方式开展“交底”普法服务。

  查帮结合,普法有效。在“交底式”普法服务后,企业对标普法交底内容清单,进行对照自检,结合企业运行情况强化安全生产规范管理,能够很快发生潜在运营风险,主动整改隐患。同时,连云港市交通执法部门进行必要的跟踪帮扶,根据企业实际运营需要建立好“一企一服务”普法台账档案,关注其运营情况,适时开展普法效果“回头看”评估,并利用“基层执法站所开放日”“法律服务站”等广泛听取企业及从业人员意见反馈,调整优化“交底式”普法方式和内容,提升精准普法,确保靶向普法效果。

  三、社会成效

  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普法服务。“交底式”前置普法服务作为法治前置一种方式,是将末端行政处罚转化为事前违法行为防控、事中过程防控,是从重监管到重指导行政执法理念的转变。秉持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普法服务手段促进交通运输企业规范行业行为,指导企业从“被动应付检查”到“自主规范运营”,促进执法效能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助企规范经营。“交底式”前置普法服务是以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当前已列为2025年度连云港市交通综合执法十件为民服务实事项目重点推进。以事前交底普法、重大事项提醒告知,定期帮助交通运输企业查找问题及时规避,引导企业主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高企业合法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负担,有效避免将隐患问题变成违法行为,不断助力交通运输行业营商环境优化,用专业能力服务好交通企业。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已为55家交通运输企业送上“规范经营第一课”,其中“一对一”上门精准赋能3家、集中交底52家,为企业量身打造了“法治防护网”。这组数字背后,是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以法治思维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这种“执法前置化、服务精准化”的创新模式,不仅让55家企业在法治护航下轻装上阵,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更以点带面涵养了连云港市交通执法部门“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的生态土壤,有力彰显了“执法为民、服务为先”的年度工作主线,为全国交通运输执法领域提供了以高质量执法服务保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连云港经验”。

  

  


原文链接:http://jtyst.jiangsu.gov.cn/art/2025/8/22/art_42006_116501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