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风采 > 正文

【海东市交通运输局】笃行不怠、久久为功 让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发布时间:2024-08-17 来源: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作出“四好农村路” 重要指示10周年,海东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交通先行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四好”目标,推动农村公路从“窄”到“宽”、由“通”变“畅”、连“线”成“网”,“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也在助力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底,海东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硬化路、户户水泥路”,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1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1个。

   坚持一体谋划、高位推进。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相衔接,与综合交通规划相结合,编发《海东市农村公路网规划》《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督(巡)查制度》等政策文件,积极构建路线功能明确、规模配置合理、方案经济可行的农村公路网,实现“规划一张图、上下一盘棋”。

   坚持强本固基、全域推进。持续强基础、补短板,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十年来,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4170余公里,全市95个乡镇(街道)1587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助力63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践行“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2048.698公里,全市80%以上乡镇实现通三级及以上公路。

   坚持精管细治、协同推进。出台《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和“县有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安全执法检查、超限超载等执法行动,路域环境有所改善。实施农村公路便民桥梁171座、安防工程2500公里、养护工程150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农村公路优良路率逐年向优。

   坚持优化服务、融合推进。加快农村客运班线改造,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客运站、城乡公交首末站建设项目37项,开通客运线路97条、公交线路83条,1587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1154个建制村实现公交化运营。完善客运站点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交通运输“路、站、运、邮”协调发展,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快递服务覆盖1350个建制村。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推广“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旅游”等发展模式,先后建成乐都区新庄村卯寨、平安区洪水泉乡至红崖、民和县禹王峡、互助县佑宁寺、化隆县安达其哈花海、循化县十世班禅故居博物馆公路等一批乡村振兴旅游公路,相继开通乐都卯寨至西宁海湖新区等23条定制客运线路。互助十二盘、扎碾公路“火出圈”成为网红公路,有力推动了“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极大增强区域“造血能力”。

   建设“四好农村路”不仅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下一步,海东交通运输局将固成果、优结构、提效能、促融合,笃行不怠、久久为功,推动“四好农村路”更高质量发展。 全领域完善农村路网。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全面提升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双车道水平,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镇道路的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 全方位提升管养水平。完善“路长制”规范运行机制,优化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大力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强化养护绩效考核,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 全要素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完善农村客运预约响应服务,大力发展定制客运,畅通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 全链条推进多元融合发展。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路衍经济潜力,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让更多地方“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原文链接:https://jtyst.qinghai.gov.cn/jtyst/2024-08/14/article_20240814183421573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