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学习教育·每日一课---如何认定收受财物行为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
网友“郑鑫”问:纪律处分条例禁止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财物行为,如果行为人收受了管理服务对象的财物但没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还构成违纪吗?如何认定行为人收受财物的行为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呢?
答: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七条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券)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里的“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是指与党员、干部职权相关联,与其公正履职相冲突,可能导致不公正执行公务。只要收受财物的行为具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现实可能性就应当禁止,并不需要发生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实际后果,也不能等到已经产生了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后果才去处理。至于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要根据实际情况认定,而不能依据行为人的理解来判断。
通常情况下,党员干部收受以下人员的财物,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一是管理和服务对象;二是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三是与行使本人职权相关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党员干部收受了上述人员所送的财物就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收受财物的行为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还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风俗习惯以及一般的、正常的交往习惯等因素来认定。
需要注意的是,认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财物行为的前提是给予财物的一方没有具体的请托事项,行为人也没有利用职权的便利为对方谋取利益,否则应以受贿论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第二款,“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级关系的下属或者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被管理人员的财物价值三万元以上,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即如果收受的具有上下级关系的下属或者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被管理人员的财物价值达到三万元,则按受贿罪论处,应依据纪律处分条例总则中关于纪法衔接的条款处理。
原文链接:https://jtyst.qinghai.gov.cn/jtyst/2024-07/29/article_20240729092430323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09-30粤港澳大湾区狮子洋大...
2025-09-29华东空管局培训中心培...
2025-09-29江西空管分局联合多家...
2025-09-29湛江空管站开展民航通...
2025-09-29河南空管分局举办20...
2025-09-29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赴...
2025-09-29江西空管分局顺利完成...
2025-09-29东北空管局曾军副局长...
2025-09-29管理局调研“乌鲁木齐...
热门资讯
2021-04-07[湖北]省道路运输事...
2021-03-27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
2023-07-12中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
2025-02-08党史学习教育在行动:...
2021-03-23长江沿岸公司实地勘察...
2021-03-23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
2021-04-09市交通局党委专题学习...
2021-04-01[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21-03-24交通运输部点名曝光安...
2021-03-16成达万高铁获国家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