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风采 > 正文

周应新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发布时间:2021-12-08 来源: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省交投集团公司职工,云南省第四届“云岭工匠”周应新,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周应新,彝族,1974年7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工程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发展部部长、云南武易、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云南武易、楚姚高速公路、楚雄北绕城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入选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十佳科技英才、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云岭工匠,并获庆祝建国70周年纪念章。

  周应新同志长期扎根于云南交通建设事业一线,先后承担了云南省12条、1036公里的高速公路设计及建设攻坚任务,作为指挥长完成了云南省蒙自至新街、武定至易门、楚雄至大姚等重大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任务,这些项目都是依靠科技创新攻坚克难的典范,为云南省交通建设事业发展和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重点工程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爱岗敬业中体现坚守

  周应新从事交通建设事业以来,始终发扬“最能吃苦、最讲团结、最能担当”的云南交通人精神,坚守本职、爱岗敬业,不改初心。他一步一个脚印,用一颗赤诚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融进了他对公路建设工作的执着和奉献,在云南的高速公路建设战线上,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

  2020年在楚姚高速奋进“能通全通”建设过程中,周应新同时担任着通车项目武易高速的指挥长、武易公司的董事长及楚雄北绕城公司的董事长,全面主持三个项目公司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必须时不我待,按时按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为此,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不能让问题过夜,把问题解决在一线。”这是周应新常常说的一句话。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核心骨干作用、带领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公司他严格贯彻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狠抓纪律作风建设。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不断提高建设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干部职工经常在凌晨2点钟到5点钟收到他的工作回复信息,看到他在OA办公软件系统中的文件批示或者夜巡工地现场的身影。在奋战楚姚高速“能通全通”目标任务期间,他组织制定夜巡工作计划,从2019年7月至楚姚高速建成通车,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在他带领示范下,各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工地现场,把控进度,监管安全与质量,及时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他总是以工作为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昆明开完会办完事,他经常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有时即使回家也是匆忙和家人见一面就赶回建设工地,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问题解决在现场。

  为充分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周应新结合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分别在武易、楚姚项目积极统筹开展“七比一创”劳动竞赛,组织动员各参建单位广大员工在奋战“能通全通”工程目标任务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他的统筹安排下,广大参建人员以极大的激情和热情,全力投入项目建设中,为武易和楚姚圆满完成通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易和楚姚项目均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

   

  在科技创新中展现执着

  周应新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与攻关,紧紧围绕解决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组建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团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完成了众多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不断创新是周应新的长期执着。根据武易高速公路项目沿线自然环境实际,他积极推广运用创新技术,提出“创建绿色公路,打造品质工程”目标,确立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武易高速”的工程定位,将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从线路规划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系统开展了39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示范,积极推广应用公路生态固坡等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使全线年节电量约400余万度,同时,全线104公里均采用碳汇林覆盖,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近11万吨。通过沿线设施污水资源化、腐殖土保护利用等12项环保技术的实施,使项目实现绿色、生态、环保、低碳,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公路,荣获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项目”及云南省“省级重点节能示范项目”。

  在科技创新中体现精益求精。针对我省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周应新按照科学研究以点到面和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进度,对蒙新高速公路各个专项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创新性技术整合,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主题。2015年1月,课题研究已基本完成,成果报告总结到了最紧要关头,周应新带领着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细致讨论研究报告,组织参研单位主要研究人员对研究成果报告逐字逐句斟酌,对项目的各子课题从名称到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有时仅仅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就反复修改两三次,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报告出来后,他又带着报告虚心请教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认真的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最后一位行业老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让周应新面临改还是不改的两难。但按照老专家的意见,研究成果报告面临着结构、内容方面的大调整,很多已经确定的文字和语句都要重新修改。按照团队大多数人员的意见,认为只是结构层次的调整,可以不改。为此,周应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内,认真细致地研究了一夜的报告,第二天眼睛带着血丝的向大家陈述了修改的必要性,并带领大家对研究报告进行调整。这一研究成果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云南、重庆、浙江等省市53条山区高速公路上成功应用,累计应用里程3960公里,研制的装备应用于1129个路段,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3.89亿元,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执着,周应新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完成了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2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荣获各种奖励3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及EI论文各3篇,编写技术规范、指南8部。

  在无私奉献中展现情怀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周应新始终心怀大爱、无私奉献,彰显了共产党人真挚的为民情怀。

  打造贴心惠民工程。在统筹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周应新始终秉持着一份真挚的爱民情怀——建“贴心惠民工程”。他带领全体建设者,带头发扬社会担当,统筹兼顾帮助沿线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在修建高速公路的同时,助力老百姓整治河道、平整土地、发展致富,努力打造贴心工程、民心工程。牟定县詹官屯村村民代表向楚姚公司(指挥部)赠送 “企地关系一家亲、修路不忘解民忧”锦旗,以表达詹官屯村1546名村民对高速公路建设者的感激之情。

  牟定县烂泥箐村民代表向楚姚公司(指挥部)赠送“贴心工程,造福百姓”锦旗,短短几个字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表达了村民们真挚的感恩之情。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担当作为。2020年2月,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周应新同志带头率先成立了楚姚高速公路项目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防控责任体系,模范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周应新积极带领全体建设者开展无偿献血和自愿捐款。19名职工无偿献血4450毫升给疫区,组织党员自愿捐款18400元,组织建设者向武汉抗疫捐款48166元,助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被楚雄州中心血站及红十字会称为 “抗疫排头兵”和“最美建设者”。

  周应新用不懈坚守诠释爱岗敬业,用认真执着诠释精益求精,用美好情怀演绎无私奉献。这是他从事交通事业以来的真实写照,没有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他始终忠于职守,为他热爱的交通事业散发着一份光与热,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与使命。


原文链接:http://jtyst.yn.gov.cn/Item/26976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